位于海峡两岸(昆山)商贸示范区的中国国际采购中心2号展览馆,前不久被海关部门赋予一个全新功能:公共型保税仓库。 展览馆变身保税仓,作为中国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举办地的昆山,自然引发了很多联想:上海自贸区的保税展示交易功能,能否在这里得到复制?来自进交会的产品,展会结束后能否在这里长期展示交易?这个特殊的保税仓,能否成就一个“**落幕的进交会”? 让进交会“不落幕” 今年5月,*四届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即将举办。每届展会,昆山均吸引近十万的专业观众进场,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近千企业参展。但是,短短的几天展期结束后,热闹场景不再,很多企业购买先进设备,需要再次进行海外采购、通关之旅。 如何延续展会效应、释放长久能量,成为昆山的一个热点话题。 “展会只是暂时的,加上保证金、展期时间、通关速度等,都会限制展会的交易量。对于花桥 这个保税仓库,其实我们就是希望能够赋予其展示交易的功能。持久的展示交易,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一个长期交易的平台。因其有保税功能,消费者可以减轻流动资 金的压力;转关便捷,手续不再繁琐;缩短了供求之间的距离,国外市场直接开到了家门口,交易量可显着提升。”昆山海关核销一科科长徐占洲说。 改变昆山外向结构 负责花桥保税仓运营的昆山兆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林君,早就迫不及待地将“花桥保税展示交易中心” 印上他的名片。在他看来,从展会迈向保税展示交易,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实质性举动,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减少中国贸易顺差。 “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是国家战略。如果保税展示交易获得通过,将成为扩大进口、改 变顺差、减少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平台。”徐占洲认为,这不仅改变昆山进出口的结构,还将在物流体系、外贸体系中引发连锁变革。而其较初的保税产品主要是国 外大型先进设备,对于昆山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整合资源助力“从头越” 在上海自贸区内,利用海关保税展示交易政策,位于张杨北路和洲海路交叉口的森兰商都采用 “前店后库”的商业模式,打造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因为减少了进入商场的环节,以及卖不出去的商品可以在保税状态下流转到其他国家,没有了库存压力,消 费者等同于直接购买到来自原产地的更优惠更正宗的奢侈品,很受欢迎。 花桥国际商务城招商局副局长金卫强对花桥保税仓的未来保税展示交易功能也提出了“三步 走”设想:首先是展示交易国外先进设备等生产要素,打造不落幕的进交会;其次是像上海自贸区一样,让原本需要海淘的商品以及电子商务在这里集聚,丰富生活 要素;最后,可以平行进口汽车等大宗生活用品。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海外市场”就将在花桥呈现。 从保税仓到保税展示交易,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去年12月,在昆山海关的积极争取下,花桥中国国际采购中心2号馆获批设立保税仓库。而其展示交易功能,海关正在积极争取中。 因为位于海峡两岸(昆山)商贸示范区内,王林君对自己保税仓的未来充满信心:“作为区内的一个重要功能载体,获得更多新政进行**先试,其带动、示范效应会更加明显,一旦保税展示交易功能获批,这里可以整合**资源,助力昆山之路‘从头越’。”